科学研究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实践» 科学研究

【田野调查】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调研(一)——明长城凉城县十二沟段


图1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十二沟段长城(晋蒙交界)

为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内蒙古自治区)建设保护规划工作,我们8、9个人分为三组,加上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工作中心的同志一起,分别对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长城开展了现场调查。虽然在前些年编制《内蒙古自治区长城保护规划》时进行过一次全面的长城现场调查,但这一次的侧重点则有所不同,除了现场调查长城,还特别关注了长城周边传统村落、长城展示利用、红色文化等情况,以及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文旅融合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的要求,建设长城文化公园四类功能区的条件等。

在全国15个有长城遗存分布的省市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长城分布范围最广,遗存量最大,涉及历史时代最多,建造形式也最丰富。查阅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长城资源调查数据,内蒙古自治区内各类长城遗存共计13000余处(座/段),各类型长城墙体总长度7200余千米,占全国总量的1/3,是中国长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组这次重点调查的是凉城县明长城十二沟段、八台沟段、马场沟段,这几段长城明代属大同镇防区。大同镇防区因为地势平缓,无山险,易攻难守,有九边“绝塞”之称,历来都是军事设防的重点区域。调查的这段长城称“二边”,从名称可以知道这一区域的边墙并不止一道,“二边”即相对于“大边”而言,实际上在这道长城以北还有明长城大边。

图2 内蒙古自治区长城资源分布示意图

凉城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南,与山西省左云县、右玉县毗邻。十二沟长城一线是内蒙与山西两省区的分界线。从凉城县城出发,开车约1个半小时达十二沟段长城,由此向西即是著名的杀虎口长城。这一线的烽火台具有相似的格局。杀虎口2号烽火台外围以夯土围墙环绕,围墙开南门,部分墙体坍塌。围墙与烽火墩台间大致有10米距离,中间是正方形烽火墩台,现存高度大约7-8米,有土阶可登顶。围墙和烽火墩台间有一道沟,地方同志说这条沟或是上世纪备战备荒年代挖的。从烽火台布局上不难看出,当年烽火台围墙内可驻守兵士、存储物资,相似于汉代堡的布局。这一带的烽火台围墙、墩台均为夯土建造。

图3 杀虎口2号烽火台鸟瞰

十二沟段长城为黄土夯筑,长度约2千米。墙体保存最高处约8米。无人机略过敌台上方,可见部分敌台顶部开有洞口,是敌台所设的上人孔道。据资料记载,这种上人孔道的入口一般设于敌台南壁,宽约1-2m,比较陡直,直通台顶,侧壁上有供人上下的脚窝。从十二沟段长城墙体的豁口转到长城以内,即为山西属地。远眺长城内平缓开阔的地势和海子湾水库,可以体会到这里“川原平衍,无山设险”的形势。

图4 十二沟段长城

图5 俯瞰敌台(可见上人孔

十二沟段长城以东是八台沟段长城,这段长城有3座敌台、2处马面,保存尚好。

图6 十二沟段及八台沟段长城

马场沟长城起自凉城县六苏木镇马场沟村东,止于马场沟村南。长城在此顺山势折转约90°弯,改为东北-西南的走向,马场沟段长城的敌台和马面较为密集。

图7 马场沟段长城

实地调查中也感受到,沿长城修筑的柏油车路一方面为旅行者带来了便利,但其对长城历史景观风貌的影响尚需引起充分重视,道路与长城的距离及其路由选择、路面材料与色彩等均需要科学评估,慎重对待和研究。

因这几段长城地势高亢,山西辖区一侧沿长城建设了多台发电风车。发电风车一方面为地方带来经济效益和现代化的生机,但另一方面其产生的巨大风力对植被还是存在不利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近期已经明确,为保护草原生态,今后的发电风车建设项目将受到严格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