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践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实践» 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有感延庆区榆林堡传统民居院落保护修缮试点工程


随着乡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并没有保护身份的传统民居和老宅院正在快速消失,尤其在北京这样大城市周边,村落中传统民居和老宅院消失的速度更是惊人。2019年,结合美丽乡村和长城文化带项目计划的实施,北京延庆区启动了榆林堡及东门营两村部分传统民居宅院保护修缮试点工程。保护修缮对象的选择由区、镇、村管理部门与专业队伍共同实地调查,后经与住户详细沟通协商,确定了榆林堡村4处,东门营村1处作为试点,首先启动。

01 榆林堡历史变迁

从文献资料上看,榆林作为地名在汉代即存在,源于这里的大片榆树林。

元代,因位于元大都与元上都的御道上,于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建榆林驿,是元大都12个重要驿站之一。明代作为长城城堡,榆林驿具有了军事防御功能,并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扩建了南城,后又经多次重修,并以城砖包砌夯土城墙,为榆林堡。

图1 位于元代大都与上都之间御路上的榆林驿(引自《北京城市史 环境交通》)

清代以后,榆林堡的军事功能衰退,城堡因位于交通要道转型为民用商贾驿站。《怀来县志》市集卷记载:康熙四十二年始,榆林驿每月一、三、五、七、九日在人和街开设永兴集。当时南城东大街至西门外仅四、五十户人家就有王家客店、吕家车马店、德丰恒百货店、油房、缸房、药店、当铺十六、七家,还有零售、设摊流动小商。每逄集日商客云集,工、农、副、渔各类商品样样俱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昔日榆林堡现今已经发展成为2000余人口的村庄。古城堡范围内除较为完整保留了明清以来街道格局外,四周古城墙及城内传统民居宅院所剩不多。北城墙经过修缮相对完整,传统民居宅院仅保留有20余处。

02 传统民居院特点

本次确定的保护修缮试点为榆林堡村西大街2号院、东大街33号院、赵家胡同1号院以及赵家胡同5号院的传统民居院落。这些传统民居院落较城内的四合院宽敞很多,一进或二进院,建筑多为5开间,厢房留存较少。

西大街2号院:保留有一座4开间临街商铺,3间铺房,1间为门道。这样的沿街商铺在榆林堡内仅存这一座,是当年商贸街道繁荣的历史见证。因为建筑屋顶已经坍塌,一面山墙也已严重倾斜开裂,院内居住的两位老人不敢在房内居住,而是住在房后新建的平房中。老人表示家里人怕房子危险,一直想拆了盖新房,两位老人一是舍不得拆,二是也没有太多经济能力,这座老建筑幸存被保留至今。

图2 西大街2号院商铺建筑临街面

图3 西大街2号院商铺建筑背街面

东大街33号院:院落坐北朝南,保存有一座影壁、一进院5开间正房、二进院5开间正房。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砖砌影壁及木门窗,花罩雕工精美,既带有浓厚的北方乡村建筑质朴,也可以感受到匠人的技艺与审美追求,是榆林堡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图4 东大街33号院一进院正房南面

图5 东大街33号院一进院正房明间花罩及门窗

图6 东大街33号院一字影壁

赵家胡同1号院:院落坐北朝南,现存5开间正房和2开间西厢房。建筑残损较为严重。正房明间两侧保留完整的4扇六抹格扇隔断(碧纱橱)让人很感意外,可以感受到榆林堡作为军堡及商贸村落时主人的讲究和生活品味。

图7 赵家胡同1号院正房明间两侧格扇

赵家胡同5号院:院落坐北朝南,现存6开间倒座及6开间正房。同样保留有雀替、花板等木装饰构件。

图8 赵家胡同5号院正房

榆林堡传统民居在建筑构造做法上即体现了北方民居的一般性特点,如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厚重的砖墙。但同时也有浓浓的在地性特征,如木材原有的弯曲梁架;土坯、毛石与青砖结合砌筑的墙体;厚厚的草筋泥抹灰墙面以及白灰粉饰后的墨线彩绘;一陡一眠砖砌槛墙墙芯;砖砌台明等。相比石料丰富的山区,建筑用石料少,而在青砖的运用上有许多巧妙的细节。材料运用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即讲究还节俭的构思。雀替、花罩、门窗等木构件的雕饰及影壁砖雕,体现了古代军事与商贸城堡的经济实力与艺术追求,以及地方工匠的技艺水平。

图9 多种材料结合砌筑的墙体

图10 一陡一眠砖砌槛墙墙芯

图11 院落入口一字影壁砖雕

03 保护修缮设计与实施

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最重要原则是保留传统的乡土建造材料、构造,特别是看似不标准(或称官式)但却是特有的营建工法。当然也要考虑安全性及现代使用的需求。

针对西大街2号商铺建筑确定的主要修缮措施有:拆除彩钢屋顶、拨正梁架、重铺屋面、重塑屋脊;对倾斜已经通裂的一侧山墙拆砌;补配恢复槛窗。特别需强调了要保留原有可拆卸的板门。

针对其他3处传统民居建筑主要修缮措施是:揭瓦重铺屋面、检修梁架加固柱子等木构件、修补或择砌开裂墙体、检修门窗和装饰构件。特别强调了要保护好花罩、门窗,以及影壁等木雕与砖雕构件。

图12 东大街33号院一进院正房正立面修缮设计图

图13 东大街33号院一进院正房剖面修缮设计图

图14 东大街33号院二进院正房背立面修缮设计图

2020年榆林堡4处院落作为首批保护修缮试点工程陆续启动,进入施工实施阶段。

图15 保护工程中的榆林堡传统民居

04 有感

本次试点是一次好的开端,但是长城城堡中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维修依然存在瓶颈。传统民居没有保护身份,拆除后在宅基地建新房是普遍现象;劳动力离开村庄或进城买房,老房子无人居住和维护而倒塌;传统民居保护资金渠道不畅与艰难,私人产权与保护责权之间政策法规缺失等等,这些都使得传统民居院落的保护步履艰难。

图16 榆林堡内无人居住的传统民居

传统民居不仅是乡土文化的重要载体,长城沿线城堡中的传统民居还兼具有长城文化传承的价值,具有不可再生性。对传统民居实施保护,不仅保留了历史遗存和公众的记忆,还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传统村落历史环境景观,有益于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历史文化价值与当代社会价值的统一。传统民居院落其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