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践

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研究实践» 项目实践

【项目实践】从历史走向未来—岔道城城堡保护与发展



岔道城城堡鸟瞰(西向东看)

2017-2019年,有幸参与延庆区农委组织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团队合力完成了《延庆区八达岭镇岔道村保护发展规划》,在此仅将规划编制中的一些感触分享给大家。

01 岔道村的历史——岔道城城堡

岔道村所在地是明代长城城堡岔道城。城堡位于延庆盆地西南缘,关沟西北出入口,东南距八达岭1.5千米,至居庸关15千米。历史上有“如欲敌之绝意于居庸,必先使之无垂涎岔道,未有岔道危而八达岭无事,居庸不震惊者也”的记载,这足以说明岔道城作为关沟北口,在护卫京师中的重要军事前哨作用。

岔道城得名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战国时期,这里即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曾名“三岔口”,又名“永安甸”。元代,大都至上都的驿路在此通过。据《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有二路,至怀来卫,榆林、土木、鸡鸣三驿至宣府(今宣化)为西路,至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为北路”,故得名“岔道”。明嘉靖三十(1551年)为护关在原有旧聚落处修岔道城,后包砌城砖。

图1 光绪六年《延庆州志》岔道城形势

古图(图1)上可以看到岔道城城堡为腰子形,有东西两门,北有城墙拱卫,周边有多处军防设施,儿湾、西红山、炮儿一线有墩台,营城、石峡口为城堡。

查阅文献,岔道城虽然紧邻八达岭关城,但却不属明代九边十三镇的昌镇管辖,而是属宣府镇。明代为了保护明陵的“龙脉”,东西走向的昌镇长城墙体在明陵北侧的山体上并不连续,然而京师及皇家陵寝又需要设防保护,于是嘉靖二十二年(1543)宣府巡抚都御史王仪奏请在明陵群山之北再修筑一道边墙。经相风水后,认为“在九节之外,无伤龙脉,可以修筑。”于是就在延庆小盆地南缘修筑了“南山路边垣”,《宣府镇图说》有“南山内拱”的记载(图2)。南山路东起延庆区火焰山,即现九眼楼及火焰山营盘一带,西至河北怀来的合河口。沿线有连续的墩台,以及西灰岭口、柳沟城、岔道城,以及多座护关堡寨相联。其时,柳沟城、榆林城设二操守,岔道城设守备。

图2《宣大山西三镇图说》载南山路

今天在岔道城城堡以北可见有两段夯土与块石修筑长城墙体,周边还有6座烽火台。城内有联系东西门的一条主路,接主路有多条巷道,构成鱼骨型格局。城内建筑多为四合院形式,原有守备衙门、清真寺、城隍庙、关帝庙、戏楼等,还有粮秣、武器弹药仓库,西城门外有练兵的校场。

岔道城周围山峦起伏,“岔道秋风”曾是延庆八景之一。

02 今日的岔道村

清代以后,岔道城不再驻军设防,逐渐发展成为现在500余户1100余人口的村庄。其村庄用地除城堡内,又向东、西两侧扩大了许多。

村庄的核心岔道城城堡已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北京市44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岔道村则成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同时村庄还处于八达岭——十三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近些年岔道城的城墙、东西城门,以及周边烽火台和边墙已陆续等到修缮,城内的守备衙门、关帝庙、清真寺、沿街建筑等均得到维护或重建(图3)。

图3 岔道城历史遗存

然而岔道村的发展仍然面临的着许多问题。首先各类管控要求需要协调统一。长城保护区划及管控要求、北京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区划及管控要求、北京市传统村落保护区划及管控要求等等,保护区划多线未完全重合,管控力度不一致,存在着针对性缺失、各项要求与复杂现状不匹配等突出问题。

其次是村庄建设失控,环境不佳,需要加强统一管控。如房屋建设难与长城脚下古朴的历史景观协调;城堡城墙脚下乱倒垃圾,溪沟堵塞;雨污排放和处理能力不能满足需求;电力电信及燃气热力系统亟需提升(图4)。

再次,虽然岔道村紧邻八达岭关城主景区,但始终未能与景区联动发展,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未能够充分展现。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公司的介入,大量村民陆续迁至八达岭镇居住,长期纠葛的产权问题没有找到好的解决途径,各项发展计划难以落地实施。

图4 岔道村面临的典型问题

03 未来的岔道城长城文化展示区

“以保护促发展”将作为岔道村未来发展的整体性策略。

首先是加强管控,以使各项建设和各类活动得以规范实施。为使岔道城城堡历史遗存和环境能够得到保护,同时岔道村能够有序发展,在2019年《延庆区八达岭镇岔道村保护发展规划》中,我们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试行)》,根据《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技术要点(试行)》、《北京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与审查工作手册》、《北京市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长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和“岔道城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部分),以岔道村整体为保护控制对象,重新梳理了岔道城内外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要求,遵循传统格局完整、历史风貌连续、文物古迹真实的原则,综合统筹了各类保护区划和管控要求。对岔道城城堡的各类历史遗存划定保护范围,将岔道城东关和西关后期村庄扩展区划定为建设控制地带,对周边视廊、景观和自然区域划定环境协调区。与此同时,结合相关上位规划要求,细化各级区划内不同保护对象的具体要求,分别制定合理可行的保护修缮方针,优先处理对文化遗存本体产生直接破坏影响的建设行为,在镇域范围内协调由此产生的拆迁安置工作。

图5 岔道村区域协同关系

其次是深入发掘凝练古城堡价值特色,促进生产生活文旅融合协调发展(图5)。在以保护促发展的整体性策略中,保护文化遗产是基础,尊重历史脉络是导向。利用岔道城与八达岭长城的历史人文优势,塑造具有差异化吸引力的长城文旅目的地。结合上位规划的相关定位,以长城文化带建设为依托,将文物保护与村落发展相结合,突出岔道城汇集长城、驿道、堡寨、商贸多重文化于一身的历史价值。联动周边多重长城游览节点,提升岔道村对于八达岭景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作用(图6)。

图6 岔道村发展结构架构

要使长城城堡型的传统村落换发持续的活力,一定离不开当地住民。各管理部门、外来经营公司需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和基本权利,同时努力提高村民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阔村民旅游文化视野,吸引村民参与环境品质优化提升工作,并指导村民开展多样化经营。除着眼于传统村落自身的规划发展外,特别需要借助外力,如结合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积极争取项目,设立长城城堡游学基地、参与长城展示馆系列活动,建立岔道城长城文化展示区,促进活化保护和村庄协调发展。

规划团队相信在多方的合作与努力之下,借助于北京长城文化带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保护建设,岔道村会把长城城堡的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更加吸引人。